其實現(xiàn)實世界,就是A也有理,B也有理,并沒有標準答案的?!皼]有學到什么”,反而是最好的學習,因為課堂里的結(jié)論,基本無法直搬到現(xiàn)實世界。慢慢習慣現(xiàn)實世界中存在許多選擇,理解每種選擇背后的思路可能是什么,怎么去做思考,每次都根據(jù)當下境況做決定,就是最好的學習。
最近回了一次學校,跟同學聊天,她隨口說,唉,后悔這學期選了四門課,忙得昏天黑地。上MBA之前,真的想象不到一周只有四門課,怎么可能忙到飛起。然后發(fā)現(xiàn),為了每次上課能言而有物,課前不但要通讀幾十頁的case,還要看書,搜相關信息;課后要做小組討論,做作業(yè)要做大量參考,要寫文。
要有最好的學習,需要自己先主動學習,然后思考。這一套流程,也一樣被用在招聘上:corporate event前,要做research,要了解公司、來的人,要找聊天的話題,要苦思冥想該問什么問題,結(jié)束要做總結(jié),為下一次event做準備。
慢慢得,不再需要教授引導,在考量一個問題時,自然而然就會做足功課、好好思考、形成自己獨立的看法,也會不自覺去想其他不同的角度,理解他人的意見,甚至引導他人給出意見。
慢慢得,自己的思維越來越成體系,越來越能清楚看到自己欠缺的知識和信息是什么,主動去尋求信息和幫助,聽取不同意見,然后得出自己的結(jié)論。在獨立思維能力、眼界、自我學習分析得到結(jié)論的能力、清晰表達出來的能力變強之后,自信也會逐漸增強。不同于年少時自覺出色很想表現(xiàn)的志得意滿,此時的自信是沉穩(wěn)平和的。
幾年前我們學校一位知名教授到中國做考察,和校友聚了聚聊了天,期間她問我們:你們覺得MBA教了你們什么?
有位校友說:如何學習。沒有比這更好的總結(jié)了。學校不能教我們每一個問題,尤其是我們每個人各自面對的問題怎么解決。但學校教了我們,通過自己努力去解決問題、除了我的方法還有什么其他解決方案、前輩們都是怎么做的。當我們離開學校,面對各自的挑戰(zhàn),無論是工作上的,還是生活中的,即使當下并不知道如何解決,但卻了解如何一步一步找到解決方案。
MBA前后有什么變化呢?
如果問我的話,最大的變化,就是懂得了,如何真正地自我學習,并在不斷學習、吸收、擁抱變化中,真正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高質(zhì)量的人際網(wǎng)絡
對許多人來說,這是MBA最大的價值所在,我也不否認,它真的價值連城,而且這些network的價值只能說在畢業(yè)愈久后遇能感受得到。
我在MBA的時候,我在Ross的中國同學中有本碩博都是清大的、有某某省的狀元的、有拿全獎來讀書的,而臺灣同學中也有升大學考試是滿分的、大學年年拿書卷獎的、MBA前CPA和CFA兩張證照都到手的等等,但我只單純覺得同學們很優(yōu)秀、很強而已,畢竟大家都很nice,不會一直把這些掛在嘴邊,就都是同學,大家一起學習,也玩在一起。
但隨著大家畢業(yè)如今已經(jīng)三年,真的會看到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顯著的提升,有些在美國投行混得很好、有些經(jīng)歷了Amazon在過去幾年井噴式的爆發(fā),也有人回到亞洲已經(jīng)當上外商公司的C-level executive。
但讓我真正驚覺到這個的是不久前的一件事,我在臺灣的一個好朋友最近要換工作,她一直都在電商產(chǎn)業(yè),也做的不錯。當她提到想換到某家公司的時候,我跟她說,大我兩屆的臺灣學長現(xiàn)在在那家公司里面做C-level executive,需不需要我介紹跟妳聊聊,她很驚訝地問我,為什么你從讀完MBA以后身邊的朋友都是這樣的人,為什么她都沒有。她的一句話也才讓我驚覺,沒錯,MBA所為我?guī)淼膎etwork真的是強的驚人,但這群人在強的同時也帶著謙遜,而且,更重要的是,在工作以外的他們就是你的好同學、好朋友。
回顧MBA畢業(yè)后的三年,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,也是我在讀MBA前后最大的不同,也期待對MBA有興趣的你早日實現(xiàn)夢想,日后告訴我們你在MBA最大的收獲。MBA前后的變化有多大?’這個題目,昨天我和我爸說,這是我們這周一的推文題目。我爸是這樣說的,你的變化太大了,你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。于是,我就和他討論起了這件事。
這該從何說起呢?我想,最明顯的就是商業(yè)思維了吧。每一個人在寫essays時,why MBA都一定會說,MBA可以讓我了解全面的商業(yè)知識,開拓商業(yè)思維。我當時也是這樣說的,事實也真的就是這樣。作為一個在大學里讀心理學的同學,我沒有任何輔修和二專,甚至我連一節(jié)商科的公共選修課都沒上過。畢業(yè)后,我成了500強公司的一顆螺絲釘,才漸漸有了一些淺薄的認識。但是在一個公司,我只知道這個公司的流程和模式,在一個行業(yè),我就只了解到了這一個行業(yè),卻對其他行業(yè)一無所知。
MBA成為了我的那扇窗,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。
我看到了一家日本眼鏡公司是如何進入美國市場的。我知道了眼鏡從一個近視者的剛需產(chǎn)品變成了一種時尚寵兒。 拋開跨國運營的困難重重,協(xié)調(diào)供應商、生產(chǎn)、運輸?shù)葐栴},對于一個設計感才是新的消費需求的公司,如何挑選第一家門店的所在城市,如何面對完全不同的審美和文化而設計出好的產(chǎn)品在一個新的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,都是困難的。
我看到了一家NGO是如何通過商業(yè)模式來運營。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公益機構(gòu)的長期目標并不是依靠funding和donation,而是探索并找到適合其的商業(yè)模式,在不違背公益的初衷下的自給自足,才是公益機構(gòu)賴以生存下來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方向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接觸到了更多面更廣泛的商業(yè)內(nèi)容,我又鍛煉了另一項技能,那就是獨立思考。麥樂迪總是說,‘中國同學最缺乏的就是獨立思考能力’。在MBA中的每一次多元化討論,不一樣的人,不一樣的格局,不一樣的思考,都是一個促進你獨立思考的機會。我們被給予了open discussion environment,被告知沒有一個標準和唯一答案,被鼓勵你該有自己的想法。當一件事你有了自己的想法,只有你有,無論是teammate還是professor就會聽、接受、并理解你的想法。
于是,一個原來不怎么說話、不善于open discussion的我,也漸漸地變成了一個敢想敢說的人。
更重要的是,我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我的問題不在于沒想法,而在于我恐懼可能會受到的不認可和我的完美主義。人們總說,人一定要經(jīng)歷過一些事,才能獲得成長。人生也許就是一個不斷探索自我,認識自我的過程。我想,MBA就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。因為它,讓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我,也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當你每天只有24小時,每天MBA都提供你很多選擇。上課、networking、social,你可以選擇做一個被同學們膜拜的學霸,你也可以選擇去networking在實習和找工作上贏在起跑線,你甚至可以選擇party玩嗨。但,人生就是由各種選擇構(gòu)成的。MBA這樣的一個特定時期和場景下,反應的確實你對待整個人生的困惑和糾結(jié)。沒有孰優(yōu)孰劣,只是價值取向不同。選你所選,并為你的選擇負責,才是該有的人生觀吧。
MBA讓我認識到原來世界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,無論是商業(yè)模式,還是人的想法。任何的一種模式和想法都是可以被理解的,而正是因為彼此的不同,所以絢爛奪目,五彩紛呈。